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別了,尖旺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原來「土生土長」這四個字在人到中年會自然地吐出口,但尚覺得有點老氣橫秋),但不是植根港島的香港人 (你明白的 ) ,加上是個流著電車男宅男血液的香港人,油尖旺是個每星期至少都要拜訪一次的聖地。

小時候愛到旺角,信和先達兩個商場相距不算近,但無論怎繞道來回也好,都總要把兩處都逛完,為的是在林林總總的玩具店、漫畫店、電玩店、日本潮物店間尋寶和格價。在學生時代零用錢有限的情況下,精打細算是必要的技能之一,尤其當年沒有伸手板就拿到錢這種便宜事的年代。

那時候格仔舖還未面世,但各種各樣的小店卻提供著毫不遜色的選擇,在云云貨品之中找到心頭好,那種滿足和成功感跟你現在上淘寶或團購網網購的感覺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地理上位於旺角與尖沙咀之間,因而總被愛走路的我愛屋及烏的油麻地區,從來都不是我的消費熱點,卻是無聊時或拮据時用來閒逛的蒲點。廟街上海街充滿古舊風情,尤其是黃昏時候特別有種懷舊美,絕對是兩口子把錢花光光後來拍拖的好地方。

至於尖沙咀,相對起來就是個高消費水平的地段,商場多的是,名店也多得很。但當然跟現今相比,小時候的名店其實是少得可怕。來到這邊就等於要花大錢,雖然不是要到名店購物,但仍然會在其他較高檔的商舖掉錢,通常要買禮物就會來到這邊。以前新港中心地庫還有遊戲機中心時,每星期總會到裡頭消費幾十元待上一兩個小時,或者到葉壹堂打打書釘,或者到citysuper超級市場逛逛看看。

以前不管住到哪裡,每星期都總會把油尖旺逛上最少一兩遍,但到了現在,竟然意慾大消。不是因為自己長大了,不愛到電車宅男店朝聖,也不是不愛買漫畫,也不是不愛打電動,也不是不愛閒逛,也不是不愛看書,但就是油尖旺失去了它本來的魅力。

除了油麻地繼續默默地堅持著那含蓄守舊美,只是在上海街多了點露骨但可愛的性商販外,尖旺是完全變了個樣。當旺角的精品店、玩具店、遊戲機中心變少了;尖沙咀令人卻步的商號卻變多了,而我的薪水並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幫上任何的忙;再加上令港人窒息的廣東道,還有非為行人專用而劃出來、如果相約在「百老匯」見面一定會搞錯地方的西洋菜南街,我就知道,這裡真的變了。

街頭小吃店本是一大香港特色,但漸漸全被一式一樣的各家特許經營台式飲品店、冰乳酪店等一窩蜂佔領,然後被淘汰;五花八門的店舖,變成千篇一律鋪天蓋地的金舖、藥房、化粧品店、電器店、高級名牌店。如果西西是生於這個年頭,走到油尖旺區,他可能只嗅到藥品的、香水的、奶粉的、金屬的、銅臭的、還有救世主的氣味,每條大街都是這些味道,沒有不同;所有店子都有著同樣的名稱,百老匯、莎莎、周大福、還有各種洋名的高檔店舖,世界大同。

香港的賣點本是其多元性,集各方文化,融和地展現在這個彈丸之地,吸引外地的來賓。現在,我們卻被引向一個單調重複、並只為面向某一大國及其尊貴得有如再生父母般的國民而營造出來的供應市場,被說成是一個失去了某人的依靠就變得一事無成無法生存的弱者。事實上,連自己都無法愛自己時,才是退化為失敗者的第一步。

別了,尖旺!這個城市再進步,也只是一個只為討好外子而忘記自身價值的小女人,就算你是我娘,我也很難再像以前般敬愛你。是我不接受變遷嗎?這麼糟的變改,不接受你也不能怨我吧。
(唯一變好了的,好像是維港的水質?目測看來比幾年前清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