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港字頭系列-兒女債

承上篇提到,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父母養育了現代備受注目的「港孩」,將自己童年的匱乏過份地加諸子女身上以彌補心靈上的缺塊。這情況與一個自小希望成為警察卻無法圓夢的爸爸總冀望孩子代他達成夢想的偏執心態性質無異,只是廣泛性和持續性上的程度不同。

教育小孩不是易事,除了出錢出力,還要出心,三者都應齊備兼且均衡。六七十年代的家庭,經濟還在緩步發展,富裕小康的不多。當時的家庭縱然環境拮据,但成員人數卻是相對地多。家族幾代同堂、兄弟姊妹四五六個並不罕見。在這種家庭倫理關係親密的家庭中成長,物質生活雖然稍為貧乏,但家族成員的感情卻比現今的家庭深厚。一家人共渡艱苦歲月,共住於斗室之中,兄姐負責照顧弟妹,爸媽努力奔波糊口,辛酸同嚐,甘甜共享,也養成了香港人堅毅拼搏的精神。

由此看來,「港孩」的父母大概都成長自家庭觀念厚重、父母照顧不足、物質生活欠佳的年代。他們渴望有一家人享受安逸的日子,也渴望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更想享有物質上的滿足。在這種潛藏心理影響下,他們不自覺地為子女準備了自己一直渴求的東西,同時將一直擁有的忘記留給子女。

小時候得不到的玩具,今日盡情買個夠;小時候沒機會學習的,今日盡情地學個飽;小時候沒有得到的寵愛,今天毫不保留地溺愛。名義上的受惠對象是自己的子女,實際上被賑濟的是自己受創的心靈。但,誰人會覺得有問題?父母疼愛子女是應該無微不至,將最好給他們,只要經濟負擔得起又何妨?還有,在這個知識型社會,最好能歌擅舞,精通歐亞多種語言,盡量多參加課外活動和興趣班,這樣才有機會進名校,才能出人頭地。安排傭人照顧寶貝是理所當然的了,不然我兩口子怎能為寶貝的前途儲夠積蓄?什麼繫鞋帶開生果剪指甲,太操勞他們了!他們應該專心讀書和練玲練畫練舞,或者休息一下上網或打電動,其他事情有我們和傭人做就好了。

嚮往這種生活的,到底是父母,還是孩子?這難道是中國人傳統中所謂的「兒女債」,孩子都是來到世上向父母來討債,所以你就連本帶利乖乖奉上?同時,因為從小就被血緣深厚的叔伯兄弟簇擁著並產生了麻木感,完全地把倫理親情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對小孩成長的裨益乏視了,忘記了各家庭成員角色的定位、責任和尊卑,以為只要有人貼身照顧豐衣足食便可能子女滿足,其實滿足了的,只是自己童年時在心中刻下的陰影。

孩子在家裡當然是碧玉瑰寶,但不是古代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小姐,港爸港媽卻將現代人當古人來教來養,難怪到處都是公主,連男生也像得不像男生,沒男子氣概也就算了,毫無生存技能將來怎當一家之主?不過也罷,他們那一輩都將會是公主配皇子,背後的皇上皇后們總會為他們打點妥當的。

任何一個小孩來到世上都是一張白紙,要帶什麼花紋變什麼質地,都是後天影響的。身為最具影響力的父母,卻瞎了眼睛,面對自己的結晶品,只懂自我陶醉並感到無上歡欣。「這就是我一直以來覺得小孩子應有的生活模式,我的心肝也是完美的!」父母的童年心願圓了,小孩的童年也完了!

每當想到這點,想起報章報道的「港孩」,確實非常擔心,將來這個香港除了愈來愈多同胞和東南亞人,也愈來愈多成長了的「港孩」。且慢!這裡說的「心理陰影教子法」若果成立並持續的話,結果將會是…

下篇《港字頭系列-玉不琢 則成器》,繼續「港孩」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