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再見又是粉絲(下)

在微博上基本每個人也有粉絲,也有自己關注的人。與臉書交友不同,這兩者間的關係是獨立且非雙向的。你要成為某人的粉絲,不須要待候某人批准,然而某人也不一定會關注你變成你的粉絲。所以會出現一個狀況:相對而言,名人明星的微博,粉絲多關注少;普通平民的微博,粉絲少關注多。

普通用戶喜歡盡可能地關注所有心儀的名人明星和品牌,除了用以表明立場和借用主頁上他人的微博來建立自己的形像外,還增加了可以搭訕的機會。轉發和評論知名人士的微博,別人看到了就不自覺產生一種「什麼?他和某某是認識的嗎?」的感覺。實際上,搭訕抽水情況居多。

利用這種錯覺,或者藉著知名人士的微博評論串來宣傳自己的微博,吸引更多粉絲,是正確的策略。等到粉絲數量開始增長,不自覺地就會有種要努力更新以照顧粉絲的心態,生怕會被粉絲冷落,得失一班米飯班主似的。對品牌和明星而言此話非假。但對普通用戶來說,這是只為滿足想成為世界中心,獲取所有人的注視那種白羊座式的自我膨脹心理。

將生活點滴大肆分享是這個年頭的趨勢,大概與這個水瓶座紀元帶來的個人認知覺醒和網絡溝通發達有關,但要從乾掉的生活中硬榨出一滴半滴無味的汁液來蒙養一群有過百個關注對象的粉絲而導致一種強逼感覺,是否有點走火入魔?

微博看來是要滿足想變得像明星一般,享受著那種欲拒還迎、牽衣蔽裸的被偷窺感所帶來的虛榮感的平台,絕對比臉書更能填滿用戶在現實生活中心靈上的匱乏,那自我存在感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