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加減乘除

加減乘除,是算術上最基本的四則,也代表在數學上萬變總不離這四個法則。

小朋友學算術,總是先由加法學起,隨後學習減法,然後乘法,最後除法。萬物由起始一直步向壯大,不論數量還是重量還是大小,總是由少至多、由小至大的一個累積過程,那就是加法。所以人類對加法的認知較易捕捉和運用;物盛必衰,所以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必定會有所消減,就如生命一樣,此長彼消,有誕生就有滅亡,所以減法的觀念出現在加法之後;乘法代表著繁衍,是加法的昇華,不單代表個體的增長,甚至包括整個群落的壯大;除法則代表著分配,是另一種形態的消減,也隱含著分化的意味,是誘發變動回歸細微的法則。

人類解決問題時,即使面前的不是純數學問題,也同樣地應用了算術,尤其是在今時今日物質和資源皆豐富的社會,連家中的瑣事也同樣地讓人計算一番。

假使家中放置書刊雜物的地方不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買一個小櫃子,或者幾個收納容具,令能夠放置東西的地方變多。這是最直接又理所當然的解決方法,傢具就是要買回來存放東西!這就是加法的術算。但想深一層,多買了東西回來,其實是不是更加耗用了空間?為了劃出更多空間而增加物件來佔用空間,雖然實際上看來是合理的舉動,但在另一角度看,這種加法好像有點本末倒置。為什麼呢?

問題在於,我們的著眼點,在於「增加」-以「購買」傢具來「增加」儲存空間。這是很輕易想得到的方法,因為每個生命的一生也是主動地追求增加-小朋友增高、增重、增學識、成年人增名譽、增財產,這些都是我們在有生之年積極自發的一種先天性渴求。事實上,在增加的同時,消減也在同時進行,但那卻是不自主的被動過程,所以人類很少先會想到以「減法」來積極解決問題,只會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作出這個「消極」的方案。

回到問題上,既然說穿了多買東西回來並非最佳的辦法,那就試著用減法的思考模式來解決。將過多而無保留價值的東西扔掉、重新整現有的儲存空間,你就會發現,能夠騰空出來的空間甚至可能比添置新傢具後的空間還要多。這是積極的減法和除法應用-去蕪存菁、重新分配。在這種看來是虧損的表象下,實際賺到的卻意料之外的多。預先積極的減法能夠轉減為增,反而一味盲目增加,最終也會來到飽和點,被逼作出痛苦的消減,那時候又變成截然不同的局面了。

世上萬物都有極限,只要到達頂峰,下一步必定是下坡,沒有永遠的上昇和增加。因為增加了才有東西可消減,亦因為減少了才有空間迎接往後的增長。不扔掉衣櫃裡不需要的衣服就沒位置讓你添新衣,衣櫥和衣服都總不能無限增加的。

中庸的道理就是如斯簡單,只差在你能否將想法扭轉一下,應用到生活細碎,甚至人生哲理之中。不要只顧追求更多,應當學會放下更多,才能真正擁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