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星期二

手足

中國人傳統的倫理觀念強烈鮮明,與西方社會相比截然不同,尊卑分明,兄弟姊妹之間如是。雖說長幼分明,但仍有「兄弟如手足」一語,充分表現出在家族中兄弟姊妹有如同出一體的雙手雙足,雖不同但相像,各守其份缺一不可。

除了胞兄弟,摯友也可稱之為「手足」,甚至可以是同事間的親暱稱呼。「手足」可以有無數個,但真正血脈相連的,或是以心交心的卻稀如世珍。

「手足」一詞隱含著必須互相合作協調,才能令身體正常運動,也代表著它們雖然不是直接相連,但卻源自同一個根源,同一個軀體。雙手長成這個模樣,因為它須要做靈巧的事情,須要處理細微的東西;雙足長成另一個模樣,因為它須要支持身體,以強大的驅動力讓身體走萬里路。它們結構上同出一轍,卻朝著不同功能目標而演化成不同形態和特質,以各司其職。雙手隨行擺動才可輔助雙足走路時不致東歪西倒,雙足走遍八方才可今雙手觸及更多的事物。這就是手足互助。

雙手長在頭項以下胸膛之上,雙腳卻長在腰肢以下大地之上,是兩個距離看似遙遠但卻隨時能及的位置。只要雙手想要摸到雙足、雙足想踢到雙手,對正常人來說毫無困難。平常你的手腳很多時候都貼在一起,但你沒有留意,也不覺得是什麼一回事。因為人類總是會將平常的事情當作必然,繼而忘記了去感受已有的種種。雙手雙足,是理所當然的存在。不對的!你看身體殘缺的人就知道手足不一定並存,也不一定能互相觸碰。換個例子,假如你的手或腳受了傷,需要包紮石膏定形一段時間,相信你康復的第一刻將手足互相觸碰時必定會有種新鮮但熟悉的懷緬感動。這就因為我們乏視了手足間互相親近時的奇妙感覺,還有那種明明密不可分但卻無意間變得疏遠的無奈。

人愈長大,手足之間的距離也愈大。你看小嬰孩手腳短短的,經常還坐在地手用雙手捉住自己雙腳自得其樂,但隨年月長大,變成臥床七尺後,你還會抓著自己的腳掌來玩嗎?手足如是,兄弟如是。兄弟如此,摯友如此。

我的「手足」除了胞弟,還有兩三個摯友。文中所說的,對哪個
「手足」都適用,感受都是一樣。即使我們不是經常在一起,但心還是連在一起的。假如我是雙手,在你要跌下時我總會幫你撐一把,將痛苦分擔;假如我是雙足,在你碰到危險前就止住腳步。

特意送給將要出國留學一年的好兄弟。